污水处理设备的结构

日期:2025-09-29 14:40:04 浏览次数:0

污水处理设备的结构

污水处理设备通过集成化设计将多个功能模块整合在一个紧凑的箱体或装置内,其核心结构通常包含预处理、生物处理、沉淀、过滤、消毒、污泥处理及自动化控制七大模块,各模块协同实现污水净化。以下是对其结构的详细介绍:

预处理模块

格栅井:作为污水进入设备的第一道预处理工序,格栅井内设有格栅,用于拦截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漂浮物,如树枝、树叶、塑料垃圾等,防止这些杂物进入后续处理单元,避免对设备造成堵塞或损坏,保障整个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

调节池:由于污水的水量和水质在不同时段往往存在较大波动,调节池的作用就是对污水进行均质、均量调节。它能够暂时储存污水,使污水的流量和污染物浓度变得相对稳定,为后续的处理工艺创造良好的进水条件。

生物处理模块

厌氧区/缺氧区:通过厌氧微生物作用,分解部分有机物并进行反硝化(脱氮)。在缺氧池中,放置有NZP-II型填料作为反硝化细菌的载体,对氮、磷、硫化物去除效果好,能达到脱磷、脱氮的目的。

好氧区:是生物处理的核心反应区,通过曝气系统供氧,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进行硝化反应(氨氮转化为硝酸盐),同时维持高浓度活性污泥(MLSS可达8-15g/L,远高于传统工艺的2-4g/L)。好氧菌以填料为载体,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为食料,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盐类,从而达到净化目的。好氧池空气由风机提供,池内采用新型半软性生物填料,该填料表面积比大,使用寿命长,易挂膜,耐腐蚀。

膜组件:在MBR(膜生物反应器)工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中,膜组件是核心部件。常见类型有中空纤维膜(应用最广)、平板膜、管式膜等,材质多为PVDF(聚偏氟乙烯)、PES(聚醚砜)等耐污染材料。膜孔径通常为0.1-0.4μm,可截留99%以上的悬浮物和微生物。

沉淀与过滤模块

沉淀池:经过好氧生物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沉淀池,通过重力沉降作用,使污水中的悬浮固体(包括脱落的生物膜、剩余的活性污泥等)沉淀到池底,实现泥水分离。上层清澈的水可进入后续的深度处理或直接排放,沉淀在底部的污泥则需要定期排出进行后续的处理(如污泥脱水、外运处置等)。沉淀池多采用斜管沉淀池,通过进水、出水装置和排泥结构实现固液分离。

过滤系统:常用砂滤器与活性炭过滤器,拦截杂质并吸附有机物,进一步提升出水水质。

消毒模块

消毒池:为了杀灭污水中残留的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保障出水的微生物安全性,污水在排放前需经过消毒处理。消毒剂可采用固体氯丸、漂白粉或宇航杀菌石等,消毒池停留时间一般为30分钟,医院污水可延长至1-1.5小时。

污泥处理模块

污泥池:经格栅拦截的污物和沉淀池污泥均进入污泥池,污泥池内设有污泥消化系统,通过好氧消化处理污泥,减少污泥的体积和提高污泥的稳定性。好氧消化后的污泥量较少,定期联系由环卫部门抽泥车清除外运或进行污泥脱水处理外运。污泥池的清液回流至调节池进行再处理。

污泥脱水设备:配合搅拌系统提升反应效率,将污泥脱水后外运处置。

自动化控制模块

自控系统:通过PLC控制柜自动控制水泵、风机、阀门等设备运行,可远程监控(部分设备支持物联网功能)。整套设备由传感器与PLC控制系统联动,实时调控水位、溶解氧等参数,确保污水处理高效稳定。

其他辅助模块

曝气系统:向好氧区供氧(满足微生物代谢),同时通过气流冲刷膜表面(减少膜污染)。在好氧池内,曝气系统由罗茨鼓风机、曝气管路和微孔曝气头组成,可高效供氧。

抽吸系统:在MBR工艺中,通过负压泵抽吸膜组件过滤后的清水,送入出水池。

清洗系统:包括物理清洗(如曝气擦洗、水反洗)和化学清洗(定期用柠檬酸、次氯酸钠等药剂清洗,恢复膜通量)。

设备间:用于放置配套的电气控制设备、水泵、风机等辅助设备,这些设备为整个污水处理过程提供动力支持、控制污水处理的运行参数,并确保各处理单元之间的污水能够顺利输送和循环。

1645065388181148.jpg